电影票房跌回十年前,是主旋律电影审美疲劳,还是观众没钱了?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于9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教育专题展上,猿辅导、作业帮等教育企业展示了硬件与AI技术结合的成果。如猿辅导旗下飞象星球通过AI提高教师批改作文的效率;作业帮用代码"指挥"一套节水环保的潮汐灌溉系统,通过编程操控AIoT物联网模块控制整个"家"的...
一朝回到十年前,为什么曾经火爆的电影市场,没有观众了?
刚刚过去的暑期档,可谓是近十年来最差的暑期档电影市场。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今年暑期档票房遇冷,仅仅只有116.43亿元票房,同比下滑高达43.5%,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更是下滑了65%。
暑期档票房降至2014年的水平,如果算上通胀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因素,那么今年的票房可能还会更差。
暑期档票房惨淡,是因为电影数量少吗?
并不是。
今年暑期档新片上映量是近六年来的新高,一共有144部电影在暑期档上映,总放映场次也高达3824.7万,平均票价40.8元,这个数字也和去年持平。
但相比之下,愿意买票进电影院的人更少了。今年暑期档场均观影人次仅仅只有7.5人,甚至不如仍未走出疫情的2022年。
今年上半年累计票房较2023年减少25亿,也回落到了2016年之前的同期水平,今年暑期档的观影人次流失了高达2亿人。
电影票房惨淡,如果不是因为片荒,那么原因是什么?
首要原因,还是因为消费者的电影支出更加谨慎。猫眼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电影观众越来越理性消费,仅高收入或重度电影观众表示会增加消费,但这群人占整体比例不足四分之一。
除了消费降级导致观众更理性之外,片子也是很大的一个因素。
遇到好的电影,观众依然还是愿意买单,但和过去相比,“好电影”的标准正在提高。
不难理解观众这么做的原因,过去收入稳定的时候,一年看十部电影也不在话下,但随着消费者的支出变得理性,今年暑期档很多人面对有限的预算,只会选择一两部电影观看,这个时候,电影的质量就更为重要。
在有限的消费选择下,电影好坏成了决定消费者走进电影院的 因素。
今年暑期档的进口大片有两部,其一是《异形:夺命舰》这部电影号称“一刀未剪”,以及《死侍与金刚狼》的上映,拉动了进口片的票房。
这两部电影都算是有些许重口的进口片,按照往年的电影市场,这样的片子很难过审,但在电影市场愈发低迷的今天,这样的进口片,反而成了拉动国内电影市场的“调剂品”。
靠着这两部进口片的带动,今年暑期档进口片的票房比去年还多了6亿元,而去年暑期档票房有多少呢?
是206亿元,这是国内电影票房市场最高的一年暑期档,而今年暑期档票房回到十年前,但反过来,进口片票房反而多了6亿元。
这意味着,国内观众正在对国产片“审美疲劳”。
这不难理解,最近几年因为某些原因,许多国外大片都未能进口,而在国产片的轮番轰炸下,今年暑期档观众出现审美疲劳,也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去年国产片当中票房5亿元以上的国产片高达6部,但到了今年暑期档,票房5亿元以上的国产片,仅仅只有两部。
这并非是因为国产片“不够优秀”,国产片过去数年也有票房 好的电影,但由于一些限制,国产片的类型大同小异,观众长期观影之下,缺乏进口片的冲击,自然也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今年暑期档几部被寄予厚望的国产商业片表现都不佳,其中乌尔善导演的《异人之下》、徐峥导演的《逆行人生》、乃至陈思诚执导的《解密》票房均不及预期。
至于主旋律电影,今年暑期档的表现也并不好。
其中电影《解密》是最被寄予厚望的大片,但票房只有3.33亿,该电影集齐了陈思诚、刘昊然、王宝强这三位金牌搭档,但最终的电影票房,依然没有超过5亿。
主旋律电影表现不佳,观众审美疲劳可能是一个较大的原因。
除此之外,电影票价也是一个因素。
尽管今年电影均价和去年持平,但动辄40元一张票的价格,依然令人吃不消。去年不同,去年由于是憋了三年,因此释放出来的电影需求是很强的,哪怕是百元一张的电影票,依然挡不住观众的观影热情。
但一年下来,电影市场的报复性消费也基本上迎来完结。
在消费本就降级的今天,一张40元的电影票,价格还是不菲。
一个人40元,一对情侣就是80元,一个三口之家就是120元,如果再算上看完电影后的吃饭消费,差不多就是数百元。
票价本来就贵,如果遇到电影质量不好,题材不佳,观众买票进场的概率就更低。
这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解密》这样的大片会在今年暑期档遇冷。观众花费40元进场买票,这差不多是一天收入的五分之一,自然是希望看感官更 的电影题材,例如《抓娃娃》这样的喜剧片,以及《异形》这样的惊悚片,而《死侍》,更是集搞笑、科幻和惊悚为一体。
片子够不够好看,题材够不够吸引人,剧本过不过硬,这成了观影对电影越来越高的要求。
当口袋里的观影预算有限的时候,质量、题材越好的电影,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
至于那种具有浓厚教育意义的电影题材,或许在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中可能没有以前吃香了,在更理性更性价比的追求下,大片或许才是观众的最爱。
暑期档已经跌回十年前了,今年的国庆档乃至后面的春节档,我国的电影市场走向,的确令人揪心。
电影不及预期,怎么办呢?
只能是开放。
今年国产片票房突破5亿以上的,仅仅只有两部,在有限的题材里,哪怕是喜剧片这样广受欢迎,但也不能年年拍,每个档期都拍,因此只能通过开放这样的方式,去扩大电影受众,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
例如今年的《异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电影几乎没有什么宣发,但靠着惊悚和“一刀未剪”的卖点,依然吸引了大批观众成为自来水,走进电影院观看。
这也预示着,未来我国的电影市场,可能必须要面对分级体系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满足14亿人口的不同电影口味。
爱情片的辉煌已经不再,悬疑片又需要极好极好的剧本,只剩下喜剧片独挑大梁,这显然是不够的。
只有分级,才能够激发电影市场的真正活力, 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
当然,这里的开放仅仅是分级或许还不够,更多的进口片,也是关键的一个因素。
于是乎,10月16日的小丑2,它来了。
很难想象小丑这种题材的电影,能够被引进国内电影市场,能够在大屏幕上放映,这背后或许也折射出今天国内电影票房的疲软,太需要一部爆款电影来拉动票房了,而小丑毫无疑问,就属于这类电影。
2019年上映的小丑至今令人难以忘怀,这部电影近乎完美兼顾了商业和艺术的平衡,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不说,还打破了北美R片电影票房记录。
这一次引进小丑2,原片138分钟,目前从猫眼 的数据来看,也是138分钟,似乎也会“一刀未剪”,但也有说要删减40分钟的传言。
具体怎样,还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真的一刀未剪的话,那么小丑2大概率又会成为今年一部进口高票房电影。
总的来说,今年暑期档票房跌回十年前,既有观众审美疲劳的因素,也有消费降级之下,观众支出更理性的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接下来国内电影市场也会面临着消费的重大考验;支撑一部电影票房高低的,质量会越来越重要。
而这,既是挑战,也是倒逼国内电影市场进步的一大因素。
看到更多样化质量更好的电影,应该是每个观众最大的愿望。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