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集采引争议!场面惨烈,原研药不玩儿了?
当手机只剩下1%的电,你会是什么感觉?大多数人肯定是被“不安全感”包围,但就是这1%的电有时竟然可以“超长待机”,甚至会让人有一种比10%的电更耐用的感觉。有网友戏称:最耐用的东西是化妆品剩的最后一点,还有手机只剩1%的电。其实,手机电量的1%只是估值,大多数手机在电量还剩下20%和10%的时候会发出低电量预警,如...
第十批国采价格一出,段子手们笑了:买包糖,二甲双胍来“搭售”;买盒套,西地那非当“赠品”……为啥说是“送”?还不是因为价格低到让人难以置信!
叶酸片0.0289元/片,2分多钱一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0.034元/片,3分多钱一片;
间苯三酚注射液0.22元/支,2毛多钱一支……
这都是含原料+人工+包材+税金+运费的价格!
一瓶药,价格比一瓶矿泉水都低!
据说报价现场,有的企业在复活名单公布前就提前离场,直接放弃了通过复活机制中选的念头——“这个品种报价的 价,还不够我们的原料价——更别说成本价了”。
尽管有人刻意误导,声称救命药不如水和大白菜值钱,但事实上,作为百年老药,其肠溶片自90年代便面世,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生产厂家众多。
该 纳入集采是必然趋势。因其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符合集采条件。
关键在于,原研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美 3美分/片,而拜耳同款在国内网售 价约0.6元/片,即8美分。
这意味着其国内售价高于美国,部分国产仿制药亦如此,集采前价格0.5元/片,亦超海外售价。
一款慢病常用药,规格多样、品种齐全、竞争激烈,但其在国内的单价却高于美国,此现象实属不合理。
此次集采之后,药企究竟能留存多少利润尚不可知。不过,这也是此类 在享受长达 20 年的优厚盈利期后,回归本质属性的必然归宿。
全球仿制药普遍仅依赖制造盈利。国内因以往定价不合理,如今在调整至正常轨道时,却显得不合常规。
3分钱阿司匹林:暴利时代终结
在此次集采中,平均每个品种约有 12.5 个产品(涵盖不同企业、剂型及规格)参与投标。仅阿司匹林肠溶片这一药品,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就多达 14 家,其中 13 家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另有 1 家为原研企业。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中标企业多达7家,价格竞争激烈。如下图所示,中选产品的价格均大幅下滑,其中,60片装的100 阿司匹林肠溶片 仅需2.06元。即每日一片,月药费约1元,每片药价降至3.4分。
据Insight数据,集采前,阿司匹林肠溶片报价降幅超80%,浙江京新药业报 价,降幅达92.85%。
原研药企拜耳未入此次集采。网络售药 显示,进口100 阿司匹林肠溶片价约0.6-0.9元/片,单价虽低,但与集采国产仿制药比,价差达数十倍。
尽管药企的报价令市场颇感意外,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压低价格的策略,这一行为实则不难解读。此次集采规则调整,取消50%降幅保底,采用“1.8倍熔断和复活”机制,增加竞标策略性与不确定性,致企业为避淘汰而报低价。
医药行业竞争激烈,经济环境更使其加剧。此次集采,最少10家企业竞争一品种。在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报价普遍接近其成本底线,力求以 竞争力的价格胜出。
集采实施后,国内阿司匹林肠溶片市场格局将大变。据药融云数据,2023年该院内市场规模26.5亿元,拜耳占超80%份额。
集采后,拜耳落选。如上图所示,TOP10中,仅辰欣药业、石药欧意中标。沈阳奥吉娜药业为国内首仿,年销17亿,因截至9月未完成一致性评价,无缘集采,销售额将大幅下滑。
这或许是其 公众号为仿制药企发声,哀叹“为国捐躯,为百姓健康而关厂”的缘由。
美价惊人!每片仅3美分
市场忧虑集采低价伤企减利,或致 质量隐患。有媒体与药企质疑:“3分钱一片的集采药,你敢用吗?会给家人买吗?”
阿司匹林的应用历史可追溯至 1899 年,彼时它便开始承担解热、镇痛与 的药用功能,与青霉素、安定一同被誉为医药史上的三大经典 。由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致使消化道受损,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司匹林肠溶片这一剂型应运而生,旨在降低对消化道的不良影响。
肠溶片,即 进入人体后,于胃部不发生崩解与释放,待其穿过胃部抵达肠道,才开启崩解与释放进程,进而被人体吸收并发挥药效。如此剂型,极大地削减了 对胃黏膜的直接 ,有效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提升用药安全性与耐受性,为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
至2024年,阿司匹林肠溶片上市企业中,国产278家,进口4家,总计282家。
这样一款经典 ,纳入集采无可避免。
其次,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并不复杂,所需原料成本低廉,这使其自身成本处于较低水平。以欧美市场为例,阿司匹林口服缓释片在当地的售价同样是以“分”来计价,足见其价格的亲民性。
依据 Drugs 网站所公布的药价信息可知,拜耳生产的阿司匹林口服缓释片(规格为 81 ),其单价 可达 3 美分/片,令人惊讶的是,此价格竟低于其他同类型仿制药 6 美分的单价。
需知美国不产阿司匹林,全靠进口。其3美分/片的阿司匹林价格,是综合考量了药企水电、物流、包装成本、人员开支、厂商及零售商利润和市场竞争后的结果。
在国内,原料药与成药均无需进口,且人员成本低于海外,因此成本应更低。
拜耳100 大包装阿司匹林肠溶片,国内网售 价0.6元/片,约8美分,高于美国售价。意味着,其在国内的单价甚至还要高于美国。
部分国产仿制药亦是这般情形,在集采之前,其每片 0.5 元的价格相较海外售价而言,仍处于高位。
这和创新药的国内外定价截然不同。众所周知,因经济与支付水平有别,美国是全球创新药的主要高价市场,而国内常被看作是相对的“低价区”。
集采后该药利润虽存但已极低,这是其作为仿制药,在20年高利润后回归常态的必然。
对小型仿制药企而言,这可能是致命打击。但在医改大背景下,药企应早跳出旧逻辑,否则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全球范围内,仿制药的盈利模式普遍聚焦于制造业环节。而国内因历史定价机制的非正常性,当前在向正常逻辑回归的过程中,反而呈现出一种不协调性。
仿制药本无错
国产仿制药与在活性成分上相同,但 配方和生产工艺可能存在差异。尽管如此,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被证明与原研药生物等效。仿制药旨在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相同疗效的 ,全球广泛使用。美国自80年代起通过法案支持仿制药发展,目前美国仿制药 占90%。中国仿制药也大量出口美国,满足其用药需求。
国内市场上,尽管仿制药种类繁多,但原研药的退出仍引起关注。政策允许患者选择,不愿使用国产仿制药的中产人群可以选择进口药或通过商业保险就医。医保基金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基本医疗需求,而仿制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仿制药的质量 是关键, 部门需确保集采 的长期效果和质量稳定。仿制药本身无错,美国虽创新药发达,但仿制药 占主导。中国也在努力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对此应持理性态度。